(资料图)
从《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爆火到三星堆“上新”,从《长安三万里》热映到成都大运会“太阳神鸟”尾翼闪动开启倒计时……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以惊艳之姿进入大众视野,受到人们的喜爱。
文化之所以“出圈”,靠的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齐鲁大地文脉悠长、山水钟灵,无处不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近些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山东手造”工程,大力推进“海岱考古”,统筹实施“四廊一线”,在推进文化“两创”建设过程中,步履铿锵。然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灿烂星空,浩瀚无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当永无止境。
文化“出圈”,一端是传承、一端是发展。通过全新的“打开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更具人气,已然成为一场“公开赛”。
文化要“出圈”,就要学会与大众“同频共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千年名句透过大银幕与观众相遇,幼时看再多遍释义也无法准确理解的作者心意此时却格外明朗。这,就是共情;这,就是“同频共振”。《长安三万里》等“出圈”的国漫电影,依托动画技术,将文学名著、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电影素材,搬进大众视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曲高和寡,变得具象,与大众“同频共振”。根植在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被“唤醒”,同根同源、耳濡目染形成的相同文化内核被撬动,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被触发,骨子里的DNA动了!
文化要“出圈”,就要打好“差异牌”。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具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特色鲜明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山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推进沂蒙、胶东等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明对话品牌,通过提升办会层次、覆盖范围、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先后打造了民族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话剧《孔子》、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杂技剧《铁道英雄》等一批现象级作品,揽获1项“文华大奖”、2项“群星奖”,创非主办省份最佳成绩。诚然,打出“差异牌”,不仅要面向全国,更要着眼省内。山东不仅是孔子故里,更是墨子、鲁班故里;不仅有潍坊风筝,还有青岛贝雕、烟台银壶、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不同地域,立足本土优势,在文化“两创”上独辟蹊径,才能做到有“流量”、有人气。
文化要“出圈”,就要借力数字化。当前,VR、AR、元宇宙等新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全新表达方式,数文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曲阜三孔景区,游客戴上MR眼镜,沉浸式体验祭孔大典、杏坛讲学等历史典故;在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VR+AR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虚实共生的全新游览体验,游客通过裸眼3D大屏、光影巴士沉浸式感受百年商街变迁。潍坊可穿戴设备、烟台数字游戏装备、日照智能机器人产业……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文化新场景,是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也逐渐成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青岛影视基地、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等一批文创产业园加速崛起,“黄河大集”“山东手造”等齐鲁IP频频“破题”,都在进一步印证,只有借力数字化的前沿科技手段,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综上,接了地气、有了人气,不断创新数字化的“打开方式”,何惧文化不“出圈”?(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凤一)
责任编辑:王逸群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