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一年半的时间里,银行间理财市场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从去年初银行理财市场急剧膨胀导致存款搬家,到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资金重回存款,作为资管市场重要一极的银行理财规模在六月末出现被公募基金超越的格局。
(相关资料图)
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下称“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但存续规模却大幅下降至25.34万亿元,同比降幅达13.07%,这也是自去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再度出现收缩;与此同时,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达到27.69万亿元,在资管市场占据C位。
“6月份理财规模大幅下滑是因为商业银行面临季末考核,理财资金阶段性回流至银行表内。而今年6月份的下滑幅度低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在于,表内存款余额相比往年更为充足,因此冲存款的压力相对较小。”对于资管业渠道规模此消彼长的情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发布观点指出。
不过,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规模的比较并不能凸显居民资金积极的投资情绪,受制于A股上半年行情羸弱,赚钱效应的低迷,从今年二季度来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仅增加了4200亿元;公募基金市场规模也仅增加了1.02万亿元,其中增值的部分还是包含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及公募机构为投资者赚取的收益。
拆解庞大规模下的实际收益
事实上,上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是下降的。
8月9日,《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该份报告指出,从市场规模上看,上半年末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下降,下降比例为8.35%,同比下降13.07%;同时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4.92万亿元,同比下降12.14%,环比下降9.87%。
从规模上比较,银行理财市场虽然增加了4200亿元的增量,但是同样根据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了3310亿元的收益;另外一个数据则显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仍在减少,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发行产品1.52万只,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而和存续的25.34万亿元规模相比,赎回2.41万亿元。
不过这一赎回数据与一季度相比,呈现了回升的态势。据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4.92万亿元,同比下降12.14%。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前3个月,整体赎回规模近6万亿元。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院刘银平分析指出,较去年同期而言,理财公司产品发行数量上升幅度明显,其增幅已超一半,理财公司作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军”,在平衡投资者、产品及市场环境三者关系的同时,合理打造自身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公募基金在资管市场中规模占据了C位,不过记者发现,上半年的新基金发行难言靓丽。该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公募基金新增规模在5200亿元左右,约占2022年全年的40%左右;与过去5年相比,2023年公募基金新发基金规模预计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略好于2018年,2020、2021年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连续两年新增规模都在2万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无新发基金募集规模超过百亿,募集规模居前的新发基金类型多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混合债券一级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鲜见主动权益类产品。
下半年能否出现增量
“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下半年能否出现增量井喷,还是需要看资本市场的表现。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这一年多时间里的收益率表现跑输银行,尤其一些中低风险理财都出现了亏损,使得投资者的信心大受打击。而很大一部分银行理财实际上也是配置于公募基金;从公募市场上半年募资情况来说,权益类的产品也难卖,说明投资者的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8月9日,上海一家公募基金权益部负责人陈方(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记者也了解到,随着“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要求提出,公募行业近期在火速行动,一方面,多只基金宣布解除“限购”,增强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有基金经理“真金白银”自购,提振市场信心。
就在8月8日,华南地区某公募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某指数基金即日起恢复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取消A类份额100万元、C类份额50万元的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限额。这也是该基金自2022年10月26日起实施大额限购后的首次开放。其基金经理表示,此举主要是基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考虑。
同日,上海富国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目前运作平稳,考虑到之前的影响因素已消除,该基金于8月9日起恢复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此前,该基金曾于3月16日起暂停接受单个基金账户对该基金各类基金份额日累计金额超过2万元(不含)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申请。
另自7月24日以来,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机构宣布取消大额申购限制。
“在7月份高层会议定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背景下,基金解除限购向市场释放了两方面积极信号:其一当前市场处于底部,未来机会大于风险,投资者赚钱概率提升;其二吸引资金、为基金补充弹药,有望给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提振投资者信心。”对此,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孙桂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多只基金解除“限购”外,还有公募基金经理大手笔自购,以“真金白银”传递对A股长期投资机遇的坚定信心。在8月1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基金经理李彦于近期出资200万元,分别申购其管理的华夏兴和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行业甄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各100万元。
对此,孙桂平也认为,自购行为使得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高度绑定,也表明其与投资者风险共担的决心;另外借此向市场传递信号,看好A股中长期投资机会,可一定程度上增强投资者信心,缓解投资焦虑情绪,也有利于基金产品对外营销。
而对于接下来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变化,明明表示并不担心。他指出理财规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季末大幅下降、季初大幅回升,此前2014年到2022年7月理财规模平均增幅在1.7万亿元左右,因此其预测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应该在1.5万亿元以上。就下半年来看,此前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回流消费的规模相对有限,而房地产购买需求也难以放量,对储蓄的分流作用较小,超额储蓄回流至银行理财的概率最大。此前从银行理财回流到表内的存款,约78%以上为活期存款或期限在1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回流至理财不存在阻碍。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