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为什么能服役到现在?
有一个笑话:
说的是曾经帮助过中国建设156项工程的一位苏联工人在2010年后被邀请到中国参观,游览期间他问了中方陪同人员一个问题:“你们现在已经不用图-16了吧?”
(相关资料图)
“不,我们的轰6已经发展到Z型号了。”
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出处笑话,但说的却是事实:
到目前为止中国空军使用的轰炸机仍然是以图16为原型仿制的轰6。
图-16是苏联设计制造的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
1950年开始研制,1952年首次试飞,1955年交付使用。
中国在1959年获得了图16的全套技术资料并首先在哈飞生产,后转往西飞生产。
仍在使用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轰炸机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情况,美国、俄罗斯(苏联)同样如此。
美国空军的B52目前还没有退役,计划服役100年。
俄罗斯的图95仍然是俄罗斯战略空军的主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基础薄弱,无力开发新型轰炸机可以理解,难道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也没有开发新的轰炸机?
当然不是!
60年代至今,美国和苏联都研制了比B52和图95更先进的轰炸机。
只是这些更先进的轰炸机没有彻底取代B52和图95罢了。
60年代美苏等国都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战机的飞行速度上,投入巨资研制大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例如美国的B1和图160都是可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
图22M3也是超音速轰炸机。
美国甚至研制了3倍音速的XB-70“女武神”轰炸机,技术绝对领先!
为什么这些技术更先进的轰炸机未能取代慢吞吞的B52和图95呢?
因为时代变了。
雷达和防空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超音速突防这种战法落后了!
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不断提高,轰炸机的攻击将不再有突然性。
防空导弹的技术进步更快,你飞机再快难道还有导弹快!
在新的防空体系面前,轰炸机的生存能力直线下降!
二战时期轰炸机的战法都是临空轰炸。
轰炸机需要飞到目标上空投掷炸弹。
要飞到目标上空,就要求轰炸机能够突破敌方战斗机和地面防空系统组成的拦截体系。
轰炸机的飞行速度是突防的关键要素之一。
这也是轰炸机越飞越快的原因。
但是轰炸机在与导弹的速度竞赛中落败了,或者说轰炸机与防空导弹比速度太不划算了。
依靠速度突防这条路行不通了。
天无绝人之路。
你防空导弹越来越厉害,但是轰炸机的弹药技术进步也没停下。
轰炸机不扔铁炸弹,改扔导弹了。
现代轰炸机的作战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有了精确制导弹药,轰炸机无需突防到目标上空,可以在防空武器的射程之外发生导弹。
突防的任务交给导弹去做!
制导武器成熟使得战法发生了改变,战法的改变对轰炸机性能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既然突防不是轰炸机的主要任务,速度就不再是影响轰炸机作战效率的主要指标。
载弹量和航程仍是决定轰炸机作战效率的主要参数,这两项参数正好是B52和图95的强项。
此外就是防止被对方雷达发现,隐身也是轰炸机的重要指标。
这只有美国研发了B2隐身轰炸机,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研发下一代的轰炸机了。
中国虽然还没研制出性能更好的轰炸机,但是先进弹药的研发并不落后。
如果只看飞机显得落后,但是带了武器立马就不落后了。
现在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轰6可以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原因了。
中国研发超音速轰炸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必要。
现在全国军迷最期待的军事装备是轰20——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全球战略轰炸机的演变路线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技术演进的参考案例。
特别是复杂技术体系的演进路线。
技术的演进方向是不确定的,是我们无法事先预判的。
复杂技术体系的演进方向存在多个维度,不同维度的演进速度不一样,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不一样。
二战时期战略轰炸机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载弹量、航程、速度这三个维度;
从70年代开始,随着雷达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战略轰炸机的技术进步更多体现在武器系统上,甚至掩盖了轰炸机本身的技术进步。
这种技术的改变,甚至使得旧时代的轰炸机获得了新生。
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走过技术的弯路不可避免,也无须遗憾,这是领先的代价。
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就必须投入所有可能技术方向,避免单项技术被淘汰。
美国长期保持的领先优势就是来自于对所有方向的投入。
维持军事优势的前提还是要有钱,有钱才能进行技术研发。
在很多领域中国暂时落后了并不要紧,领先者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后来的追赶者可以摸着前人的石头过河。
领先者要维持持续的领先是很困难的,技术演进方向的不确定性就是一个重大挑战!
我们要保持持续的研发,只要我们坚持了就会有追上的一天。
期待轰-20!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