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闯香港水域的布氏鲸,命丧西贡海后,引起市民热话,究竟谁要为鲸鱼之死负责。鲸鱼死因尚待解剖研究,现在追责于事无补,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吸取教训,一方面加强公众的保育意识,另方面要制订应急机制和优化观鲸守则,避免同类事件重演。
专家解剖鲸尸后,初步发现鲸鱼胃部并无海洋垃圾,至于身上三处伤口,其中新伤口面积及深度较大,须进一步化验才能确定死因。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今次事件反映市民对野生动物的对待不是太适当,大家可能对西贡出现鲸鱼踪影感到新奇,好想去观光,以致骚扰甚至可能伤害到鲸鱼,言下之意似乎暗示事件与观鲸的市民有关。
优化观鲸指引须增添罚则
(相关资料图)
香港水域近岸较浅,并非体形庞大的鲸鱼栖息地,但偶尔会有鲸鱼误闯香港水域,原因不外乎是其遭船只撞伤、身体有病或误吞海洋垃圾,以致感官导航系统出现问题,迷失方向所致。由于鲸鱼在香港是罕见动物,故西贡出现鲸踪,不少市民闻讯租船出海,无非是想近距离一睹鲸鱼喷水或擘口觅食风采,并趁机“打卡”并将照片在社交媒体贴文炫耀一番。殊不知市民一窝蜂出海观鲸,在不熟悉鲸鱼习性下,做出一些行动,例如船只近距离驶近鲸鱼,但螺旋桨所发出的噪音,不但干扰鲸鱼的导航系统,更可能不小心碰撞,在鲸身上留下一道道足以致命的伤口。
观鲸的市民固然责无旁贷,港府反应迟缓和保育团体马后炮也难辞其咎。鲸鱼自上月中旬出现,水警和海事处直到第二周才开始劝走和驱赶多艘近距离围住鲸鱼的观鲸船,后期才讨论应否设立禁船区,亦没有成立专家小组研究如何救鲸;当鲸鱼伤重毙命时,保育团体却不断发声,批评政府介入得太慢太迟,又指现时观鲸指引没法律约束力,须立法规管,完全是事后孔明。
鲸鱼惨死令人感到惋惜,各方更应吸取今次教训,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现届政府一直强调要有底线思维,以便应付突如其来的危机,尽管鲸鱼闯入香港水域可能是十年一遇,但也不应视作特殊个案,宜及早制订应对鲸鱼或其他海洋不速之客来临的应变方案。一旦发现鲸豚踪影,毋须再慢慢寻求专家意见,便可实时启动既定方案,有充裕时间协助引导鲸鱼游回大海,避免任由其在香港水域乱窜,随时有被船只撞伤或搁浅厄运。
虽说渔护署《观豚守则》可应用在观鲸上,即在鲸鱼100米范围内,观鲸船要关闭引擎及不能驶近,500米范围内只能有一艘船,但今次事件却暴露了守则纯属自愿性遵守,违反者并没有后果。事实上,外国对观鲸设有明确指引,例如澳洲在鲸鱼出没的100米范围内设有禁区,规定船只不得进入并须关闭引擎,以免惊扰鲸鱼;新西兰更规定观鲸船若惊吓、干扰、伤害鲸鱼,可判监两年或罚款25万新西兰元。因此,当局宜参考外国做法,选择引入哪些较适合香港的措施,尽快优化观鲸守则,并设立罚则以增加阻吓力。
加强公众教育增保育意识
港府亦应藉市民高度关注鲸鱼惨死事件,作为加强公众教育的契机,趁机展开宣传鲸豚和其他大型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一旦这些野生动物误闯香港水域,市民即使想出海观看,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船家也知道要与牠们保持一定距离和船速、何时须关闭引擎,避免干扰和惊吓牠们。
今次事件给大家一次非常深刻教训,与其对鲸鱼之死追责,倒不如实事求是,尽快作出补救,“亡鲸补牢”未为晚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