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资料图片)
根据征求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其中提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之间应实现联动,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自动切换功能。
在移动智能终端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未成年人模式界面。
在移动智能终端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后,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自动切换到普通模式界面。
征求意见稿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应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差异化使用时长管理服务。
当超过每日使用时限,移动智能终端应自动关闭除特定必要应用程序和家长自定义豁免的应用程序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未成年人提供分龄内容服务,并打造专属内容池,也应限制未成年人用户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此次征求意见稿背后,透露出了何种信息?
对此,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联社》记者崔铭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这个意见稿十分用心,可以看出是沉下去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的用心成功。
具体来说,此次征求意见稿在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上更加精细化,治理方式更加“刚柔并济”。
一方面是年龄界定细化。
相较于“青少年”,“未成年”的年龄限制更为明确,即不满18周岁。
意见稿中又将“未成年”进一步划分为5个年龄区间:不满3周岁、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8周岁以上不满12周岁、12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进行针对性的分层管理。
针对不同年龄区间,其使用的服务都有刚性规定,同时针对家庭个性化需求,又给出了家长自定义豁免的柔性解决方案,其在刚柔并济上可谓用心良苦。
另一方面是弥补移动“入口”漏洞。
相较于PC端以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为主要入口,移动端入口更为分散,APP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入口,还有很多智能终端、应用商店、服务平台等隐形入口是此前防沉迷规定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存在不小的漏洞。
尤其是智能终端,囊括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儿童智能手表、早教机等产品。
此类产品过去并没有特定的未成年人模式,尽管部分品牌也有推出智能关怀之类的应用,方便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问题进行监管。
但依然存在许多漏洞,未成年人可以轻松通过手机浏览器、微信小程序等跳过“封堵”。
至于应用商店纳入未成年人模式,则意义更加重大。
未成年人沉迷移动互联网,未必一定要上网,例如游戏,即通过应用商店中的各种单机游戏跳出防沉迷系统……
由此可见,此次征求意见稿所要达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决心和深度都是空前的。
而从行业角度来说,未成年人模式会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何种影响?
愚以为:
目前来看,对行业的影响有限。
诸如游戏行业之前就一直受到严格的防沉迷监管,相关厂商的执行力度也很大。
短视频行业和网课行业本身也有针对性的防沉迷规定,这次征求意见稿与行业性的防沉迷规定互为补充,进一步弥补漏洞。
总体来说,互联网防沉迷工作现在已经进入“深水区”,正在从以往的“粗放式”迈向“精细化”。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